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工人日报订阅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11:45:04  浏览:93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工人日报订阅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工人日报订阅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总工办发[2005]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形势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会工作。今年以来,党中央对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治安排、权益维护、舆论宣传上落实好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高度重视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要求工会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调动、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中央对加强新时期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宣传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工会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总十四届三次执委会和刚刚结束的全国工会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和工会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做好工会宣传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善于发挥工会自身新闻宣传资源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工会宣传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工人日报是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是党和中国工会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办好工人日报对全面推进工会工作,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弘扬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积极投身“十一五”规划的伟大实践,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全总党组和书记处高度重视和关心工人日报的工作,要求各级工会组织从工会工作全局的高度重视发挥工人日报在工会新闻宣传资源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订阅好、使用好工人日报。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加强对工人日报订阅和使用工作的领导。各级工会组织主要领导和分管宣教工作的领导要认真组织协调本地区工人日报的订阅和使用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把这项工作作为长期性任务狠抓落实, 把本地区、本单位订阅和使用工人日报的情况列入工作考核内容。
二、努力扩大工人日报订阅和使用的覆盖面。各级地方和产业工会机关要把工人日报订到部、室,消除订阅空白点;争取每个基层工会至少订一份工人日报,有条件的要力争订到车间、班组。要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订阅工人日报的工作力度,做到在组建工会的同时订阅工人日报。要正确处理订阅工人日报和地方工人报刊的关系,各级工会要首先保证工人日报的订阅。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工会组织应尽可能争取行政的支持,筹集落实订报经费。用工会经费订阅报刊,要首先保证订阅工人日报。对于经费确实有困难的基层工会组织,上级工会要采取分级负担的办法,为其订阅工人日报。要继续实行各级地方工会为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的负责同志各订一份工人日报;企业工会为企业党政负责人各订一份工人日报。
  三、工人日报要切实提高办报质量和服务水平。工人日报社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自觉地配合全总和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作,深入到基层、企业和职工中去,努力在增强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服务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把工人日报办成“导向正确、中央满意、工会欢迎、职工爱看”的报纸,努力满足工会、职工、企业和社会各界读者的需要。同时,工人日报社驻各地发行站要积极配合当地工会组织,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努力扩大工人日报订阅数量。
  四、做好2006年度工人日报补订工作。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2006年度初步订阅情况将于2006年1月初公布,各地工会组织要对照上年订阅数量,在2006年2月底前采取切实措施补订不足部分,并争取实现超过上年水平。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2005年12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韶关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韶关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韶府办〔2006〕23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韶关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技信息局反映。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十月二十六日





韶关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粤发[2004]12号)和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韶市联[2004]18号)精神,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推动韶关市县域经济和镇级经济的发展,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的任务是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根据镇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引导专业镇经济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支持专业镇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专业镇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按照“突出特色、强化功能、提高质量、繁荣经济”的方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科技依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从总体上提升专业镇的产业技术水平。

第四条 专业镇技术创新工作是以区域产业或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引进、创新、扩散和使用新技术为重点服务内容。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从产业技术的依托着手,由地方政府与其他社会机构和企业联合组建科技支撑体系和创新平台,形成一个集技术、物流、资本、信息等为一体的社会化科技服务网络。

第五条 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重点是构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产学研结合基地、科技开发和咨询机构、信息网站等。

第六条 韶关市科技信息局指导全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归口管理本地区的试点工作,负责组织本地区的试点立项初审、实施管理等工作。专业镇镇政府负责制定规划、组织实施。

第七条 试点申请条件:镇领导班子重视,对技术创新认识到位;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有明显的产业发展特色,对技术创新有切实的需求;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以上,其中特色产业产值占30%以上。

第八条 申请程序。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以“自愿申请、专家论证、择优遴选”为原则,由申请镇政府填写《韶关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申报书》(见附件),并附镇经济发展规划、上年度工作总结等材料,一式三份,由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市科技信息局。

第九条 审批程序。市科技信息局根据申请,组织专家对申请镇的申请条件及实施试点的基础进行考察和审定,将符合条件的专业镇授予“韶关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称号。

第十条 合同管理。市科技信息局批准立项的“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由市科技信息局(甲方)与镇政府(乙方)、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丙方)签订试点项目合同。市科技信息局定期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协调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一条 经费管理。对新认定的市级专业镇由市政府安排适当的建设引导经费,各县(市、区)、镇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专业镇技术创新项目。经费的使用需严格按照科技经费管理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挪用。

第十二条 项目管理。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分阶段实施,可分为调研分析、制定规划、实施、验收四个阶段。时间为2-3年。

试点规划须经市科技信息局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进入实施阶段。

第十三条 项目验收。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项目按合同要求完成后,可向合同甲方提出验收申请报告。对不能按合同规定完成实施计划的,可提出暂缓和中止的建议,报市科技信息局批准,并全额或部分偿还拨给的资助经费,偿还的经费继续用于支持其他专业镇的技术创新项目。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韶关市科技信息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附件:韶关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申报书》



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关于中央管理的移交企业清产核资中资金核实申报办法

财政部


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关于中央管理的移交企业清产核资中资金核实申报办法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及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移交企业清产核资中的资金核实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中央管理的移交企业指脱钩后直接交由中央管理和并入重点企业(集团)后交由中央管理的企业(集团)。具体包括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和中央党政机关的移交企业。
二、凡根据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移交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财清字〔1999〕4号)的规定,进行清产核资的移交企业,应依据本办法进行资金核实申报工作。
三、组织开展清产核资的企业必须认真做好资产清查工作,把实物盘点同核查账务结合起来,把清理资产同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结合起来,做到账实相符,不留死角,不打埋伏,切实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可靠,并对申报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为资金核实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企业对于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财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问题,应当根据国家现行财会制度和清产核资政策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凡依据清产核资政策进行财务处理的,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申办资金核实审批手续。
五、资产清查中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包括流动资产盘盈和固定资产盘盈),应当以重置成本计价入账,对于资产盘盈数额较小,应当在抵冲资产损失后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由企业自行列入损益进行处理;对于资产盘盈抵冲资产损失后数额较大的,企业可以按照清产核资政策规定及程序报批后,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进行处理。
六、资产清查中清理出的各项财产损失(包括流动资产损失和固定资产损失),应当在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或合规手续后,对于财产损失数额较小,企业应当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分年计入损益进行处理;对于财产损失数额较大计入损益处理企业难以承受的,可以按照清产核资政策规定及程序报批后,相应冲减所有者权益进行处理。
七、流动资产损失中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和存货损失,应按以下要求进行申报:
(一)由于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账款,应当取得债务人破产或死亡及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的法律文件。
(二)应收账款逾期3年以上不能收回的,应当认真核查、分类排队。作为坏账损失申报须符合下列条件:
1.由于债务人长期亏损(连续亏损3年以上)、虽未破产但已资不抵债而不能收回的账款,应当取得证明债务人连续亏损的近3年财务报表、证明3年内未发生任何往来业务的近3年催收记录。
2.如果因债务人临时财务状况恶化或由于经济秩序混乱、互相拖欠造成的3年以上应收账款,原则上不能核销,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
3.对于列为坏账损失核销的逾期3年以上应收账款,企业必须保留继续索债权利,并应积极催收。
(三)存货损失主要包括盘亏(库存损耗、丢失错账)、毁损(霉变锈蚀、拆零残损)、报废(强制淘汰、自然淘汰)净损失和产成品削价损失等,以及因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国际市场行情发生巨大变化和其他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损失。存货损失申报应当经企业资产清查小组鉴定确认或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审核,并经企业法定代表人审查签字的盘存记录。对于毁损、报废的存货损失数额较大的,还应当取得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报告。
八、固定资产损失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损失、毁损报废、强制淘汰及因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企业未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资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申报应当根据损失原因分别取得经企业设备、技术、审计、财务等职能部门组成的企业资产清查小组鉴定确认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表(盘亏损失),或国家有关强制淘汰设备的文件和有关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毁损、报废及其他原因),或保险公司和有关责任人的理赔单据(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九、潜亏挂账主要包括企业为了保持账面利润而存货高留低转或产品成本大于售价、未足额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未足额摊销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造成资产总额的虚增部分。潜亏挂账一经查实应当及时计入损益,将潜亏转为明亏后,按清产核资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报批处理。
十、企业清产核资中的财产损失应立足于企业损益中自行消化;因客观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较大企业难以承受的,以及企业在今后5年内预计难以消化的经营亏损挂账,经清产核资专项批准后可分别依次冲减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
企业按规定作冲销资本金处理时,对财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超过所有者权益的,应保留的资本金数额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金限额。
十一、企业在办理资金核实申报手续时,应编写资金核实申报报告,编制《资金核实申报表》和《损失挂账情况表》(详见附件)。自行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资金核实申报报告应报财政部驻当地监察机构签署审核意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的,应由中介机构签署审核意见。
企业资金核实申报材料应当报请接收方企业(集团)或上级单位初步审核后,逐级汇总上报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由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会同部内有关单位办理批复。
十二、非中央管理的移交企业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日常清产核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清字〔1998〕14号)的要求开展日常清产核资工作的,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附件:资金核实申报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企业资金核实申报材料应当包括资金核实申报报告及附件材料。
一、资金核实申报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简要说明企业清产核资的时间点,及各项工作的组织情况;
(二)涉及产权界定工作所依据的有关政策,及其界定前的产权情况和界定后各方协商的产权结果;
(三)开展价值重估工作的,应说明已重估的固定资产是否符合规定的重估范围,所使用的重估方法、升值幅度及企业今后增提折旧的能力;
(四)资产清查所清理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数额,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结果,本次申报的各项资产损失总额,并分别按损失原因归类说明申报理由,其中数额较大的要逐项附注说明损失发生时间及原因;
(五)申报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的处理渠道,需核减的所有者权益及其数额等。
二、资金核实申报附件
(一)资金核实申报表(格式见附一);
(二)损失挂账情况表(格式见附二);
(三)相关企业清产核资时点的资产负债表;
(四)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
三、资金核实申报表及损失挂账情况表的编制要求
(一)资金核实申报表的编制
1.本表1栏+3栏+4栏+5栏-7栏=8栏
即:账面数+资产溢价数-申报处理=核实数;
2.账面数按清产核资时点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对应数据填列;
3.清查数=账面数+盘盈-盘亏-毁损待报废
(其中:各项待处理损失数即2栏≥6栏+7栏);
4.列损益处理:指企业拟计入当期损益的数额;
5.核减权益:指处理损失申报核减所有者权益中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数额。
(二)损失挂账情况表的编制
1.资产损失:反映企业在清产核资过程中清查出来的全部财产损失,包括流动资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
2.流动资产损失:反映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全部流动资产损失合计,包括流动资产盘盈与盘亏相抵后的净损失、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和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3.流动资产盘盈:反映企业清查盘点中查明的流动资产实际价值大于其账面值的部分。
4.流动资产盘亏:反映企业清查盘点中查明的流动资产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值的部分。
5.流动资产毁损:反映企业由于自然灾害、长期积压或其他原因致使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部分丧失使用价值而造成的流动资产损失。其中由于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流动资产毁损损失应扣除保险公司理赔数额,并单独列示。
6.流动资产报废:反映企业由于长期积压、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技术性能淘汰等原因致使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全部丧失使用价值而造成的流动资产损失。流动资产报废按其发生原因单独列示。
7.坏账损失:反映企业应收账款中由于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或债务人虽未破产但已连续3年亏损并已资不抵债而不能收回的,以及其他国际政治经济因素造成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损失。坏账损失按发生原因分别单独列示。
8.固定资产损失:反映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全部固定资产损失合计,包括固定资产盘盈与盘亏相抵后的净损失、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
9.固定资产盘盈:反映企业清查盘点中查明的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大于其账面值的部分。
10.固定资产盘亏:反映企业清查盘点中查明的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值的部分。
11.固定资产毁损:反映企业由于自然灾害、长期闲置或其他原因致使固定资产部分丧失使用价值而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其中由于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损失应扣除保险公司理赔数额,并单独列示。
12.固定资产报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达到预计使用年限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原有生产效能或按规定不准继续使用而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价值。其中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列入国家企业搬迁规划、固定资产质量问题、国家下令淘汰某项技术而造成的固定资产报废单独列示。
13.其它损失:反映企业由于非正常原因如贪污、盗窃、被诈骗,或在民事诉讼中败诉而被强制执行造成的其它财产损失,以及企业长期投资、风险投资损失。其它损失按其发生原因单独列示。
14.资金挂账:反映企业应由有关资金来源弥补而未弥补、应由当期成本列支而未列支或者按规定无法进行财务开支和没有能力及时处理的资金账务。包括经营亏损挂账、政策性应补未补挂账、潜亏挂账。
15.经营亏损挂账:反映企业因经营管理原因形成的亏损挂账数。
16.政策性应补未补挂账:反映企业应由财政弥补而尚未弥补的政策性亏损挂账数。
17.潜亏挂账:反映企业应列而未列入当期核算的有关费用。包括企业未按规定提取或未提足的应提折旧、坏账准备等应提未提挂账,企业未按规定足额摊销成本费用、递延资产等应摊未摊挂账,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各种高留低转(少转成本部分)挂账,库存产成品成本大于售价挂账。潜亏挂账按其发生原因单独列示。
附:一、资金核实申报表(略)
二、损失挂帐情况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