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对同一行为违反不同法规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法规问题的复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04:05:01  浏览:852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对同一行为违反不同法规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法规问题的复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函

环函[2002]166号


关于对同一行为违反不同法规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法规问题的复函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你局《关于对违反不同法律规定的同一行为如何进行处罚等问题的请示》(苏环法[2002]15号)收悉。经研究,函复如下: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75条的规定,液态废物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的污染防治,适用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规定。

另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规定,从医用药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医药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16条规定,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处置危险废物还必须遵守该法第四章关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

又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1条的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根据以上规定,有关单位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高浓度医药废液,该行为同时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按照《行政处罚法》第24条关于“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规定,环保部门对违法行为人可依照两种法律规定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性处罚。

二○○二年六月十四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加强信用卡业务内部管理和基础建设的通知

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加强信用卡业务内部管理和基础建设的通知
建设银行



为了加强对信用卡工作的领导,推动全行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最近,总行组建了信用卡部,负责对全行信用卡等金融卡业务进行归口管理、指导和协调等工作。根据总行领导的要求,现对加强信用卡部门内部管理和基础建设工作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健全业务管理机构,规范各级机构名称。总行成立建设银行信用卡部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城市分行可根据本行业务发展的需要,设立主管所辖单位信用卡业务的职能机构,其机构可由分行在总行核定的机构数内调剂,确需新增机构的必须上报总行审批。对于目前
业务规模较小,人员、管理等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分行,暂缓单设机构,可由分行指定相关部门代管。对负责管理、不直接办理信用卡发卡业务的省级分行信用卡管理机构统一称“建设银行分行信用卡处”;既负责管理、又直接办理发卡业务的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分行的信用卡管理机构对外
可称“建设银行分行信用卡业务”。为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今后,凡在同一城市已有本行信用卡业务机构的地方,不再批设新的信用卡发卡机构。
二、充实业务管理人员,合理调配人才结构。各行要根据本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和管理需要,及时配备、充实、调整信用卡管理和业务人员。干部配备要贯彻精干、效能、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业务的基本需要。办理发卡业务的省(地、市)级分行信用卡业务部,必须配备专职得力
人员负责所辖地区的信用卡业务管理,不得重经营轻管理。根据信用卡业务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各行信用卡业务部经理,要选派事业心强、勤政廉洁、懂业务、讲政策、守纪律、会管理的人员担任,并要配备一定数额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目前没有的,
要抓紧调配解决。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严格依法经营管理。根据国家有关金融法规和人民银行的管理规定,总行将组织力量修订《龙卡章程》和《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行必须严格按照总行统一规定的制度和办法进行规范管理,合法经营,绝不允许有章不循或违章操作。对国
家严令禁止的“协议透支”、利用信用卡绕规模发放贷款等行为,各行必须自觉纠正,绝不允许自行其是。今后,凡被总行或当地人民银行检查发现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信用卡业务部,除在全行通报外,要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行长的行政责任。
四、理顺部门管理关系,自觉加强协同配合。信用卡是一项集存款、取款、汇兑、结算、消费信贷(透支)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中间业务,又是一项电子化技术要求很高的现代化银行服务手段,与各部门关系十分密切。为了规范管理,减少内部扯皮、推诿等现象,提高服务效率和管
理效益,总行再次明确,全行的金融卡(包括信用卡、储蓄卡、转帐卡及其他金融专用卡等)业务统一由信用卡部归口管理。在此前提下,各卡种的发行、推广、统计等管理工作可根据各行的业务开展情况作适当分工。各行要加强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和配合工作,对业务发展中出现的
一些内部矛盾或工作纠纷,要本着维护全行整体利益,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或谅解的原则处理。
五、统一业务操作规程,完善职业服务道德。根据近几年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实践,总行将重新修订信用卡业务操作规程和统一制定信用卡业务部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另发)。各行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考核、奖惩办法,把我行的信用卡服务、管理、经营提高到
一个新水平。



1995年10月25日

济南市信访秩序管理规定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信访秩序管理规定
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人民政府令第174号


(2001年4月2日济南市政府常务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信访秩序的管理,畅通信访渠道,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山东省信访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信访人)从事信访活动,各级机关处理信访事项,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信访局是全市信访工作的主管部门;县(市)区信访局负责本辖区内的信访管理工作,并接受市信访局的业务指导。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确定的信访工作机构负责本部门的信访工作。
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维护好信访秩序。
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当协助各级机关维护好信访秩序。
第四条 信访人依法进行信访活动受法律保护。
信访人进行信访活动,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各级机关处理信访事项,应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与教育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对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查清事实,认真负责地进行处理和解决;非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及时转交或告知信访人到有关机关处理。
第六条 信访人对下列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或者其上一级机关提出:
(一)对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和要求;
(二)检举揭发各级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三)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四)其他信访事项。
第七条 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
信访事项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调整范围的,信访人应当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第八条 信访人采用书信形式提出信访事项,提倡署真实姓名、通信地址。检举、揭发、控告信应写清被检举、揭发、控告人的姓名、单位、基本事实和投诉要求。
第九条 信访事项采用走访形式提出的,应当到有关行政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信访接待场所提出。
第十条 信访人表达群体意愿,确需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反映,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十一条 信访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应服从有关机关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处理。
第十二条 各级机关对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即时处理并答复信访人,信访人要求书面答复的,办理机关应当出具书面答复意见;不能及时处理的,一般应当在30日内办理完毕并答复信访人;情况复杂的,时限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60日。
第十三条 信访人不服信访事项的处理,可请求原办理机关复查。原办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答复;对复查意见不服的,信访人可以自收到复查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请求上一级机关重新复查;上一级机关应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
第十四条 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活动中应当做到:
(一)秉公办事、文明接访,不得以权谋私;
(二)对信访事项及时办理,不得推逶、敷衍、拖延;
(三)不得将检举、揭发、控告材料转交给被检举、揭发、控告的人员或单位,不得隐匿和擅自销毁信访材料;
(四)对信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工作人员应予回避。
第十五条 信访人在走访中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聚众闹事、围堵冲击机关、拦截车辆、堵塞交通,不得在机关门前静坐、示牌、散发传单、张贴或铺设大小字报等;
(二)不得阻碍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不得纠缠、侮辱、威胁、殴打机关工作人员;
(三)严禁携带危险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进入接待场所;
(四)走访反映意见完毕,不得滞留,不得将老人、病人、残疾人、婴幼儿等舍弃在接待场所,不得占据办公场所,不得损坏接待场所的公私财物。
第十六条 信访人到各级机关走访的,机关保卫部门应当配合信访部门维护好信访秩序。
第十七条 对于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机关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依法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发生和扩大。
第十八条 对信访人中有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行为的精神病人,接访部门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应当依法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由其居住地的县(市)区公安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信访人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的,接访部门可给予批评;批评无效的,由公安部门强行带离现场,并按照《信访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收容、遣送、教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中,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市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管理信访秩序,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01年4月26日